刘国恩在2017中国医药资本论坛作主旨演讲。每经记者摄
11月24日下午,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中国医药资本论坛在成都举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
刘国恩认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三个领域:经济领域,医疗领域和健康领域。
刘国恩进一步阐述道,从供给侧层面看,中国的医疗健康占GDP的比重此前仅为5.6%,而我们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健康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同时,医疗服务供给侧仍然部分停留在过去行政主导,体制内资源配置价格、招标的阶段,这些可以说都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模式里。
同时在健康中国规划下,中国人的健康应当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不能把有限的资源单单压到医疗服务上不止是医疗卫生领域,环保、教育、体育、农业领域也是在进行医药投资时考虑的方面。
以下为北大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在论坛现场发表的演讲全文:
刘国恩: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这次医药板块的论坛,我非常荣幸参加这次会议,和大家交流相关的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主要的矛盾体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我们对新的矛盾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不是能够顺利地进行。相关的政策,相关的措施,相关的规划,能不能更好地落实。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来对国家关于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的矛盾做更详细的分析。
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
我认为主要矛盾可以表现在三个领域,一个是经济领域,一个是医疗领域,一个是健康领域。我先谈一谈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的特征,经济领域里的矛盾特征,最主要体现在我们过去接近7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从接近9%,一直下降到去年的6.5%,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增长下行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中国目前的市场需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付能力其实都非常地强劲。那为何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宏观经济增长是疲软的?为什么增长会下行?很多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诠释和解读,我认为我们的宏观经济增长之所以下行这么多,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值得我们去得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说到经济领域的供需矛盾,看看我们的供给侧,我们的供给侧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撑了中国30多年的经济增长。我们的供给侧说不上太多的结构性的改革这个程度,就看我们经济的结构,经济的总成,经济体系的构成来看,也就是说我们的供给侧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做多大的改变。需求侧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民群众和市场需求不断地在升级,我们对于产品的种类,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品质,随着我们收入的增长,随着我们支付能力的加强,随着我们购买的空间越来越大,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在不断的升级。与此同时,我们的需求还在发生不断的转型。这个转型表现在我们对于产品种类、服务种类的变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想对需求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的话,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我们认识需求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框架。从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的需求,低层次就是我们基本的物质生活,我们的生活所需要的,物质的基本条件,再到更高层面的就是体验、参与,全方位的。但是无论怎么去分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一个内容是贯穿需求层次始终的主线。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健康。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是贯穿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始终的。无论是低、中、高层次,没有了健康,什么都没有。
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对一般服务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对健康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个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从这个角度来,我觉得未来的发展,无论是宏观经济增长来看,还是医疗水平来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医疗服务市场,新兴的大健康市场,这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所必须要的一个支撑的平台。
第二,医疗领域。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在目前来看,供需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医疗服务供给侧,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行政主导、体制内的资源配置、包括价格、招标、基层方面的一些措施,都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模式里面。比如说我们到医院里面就诊,医疗服务的提供,目前的主要重点仍然是停留在医生能不能通过他的手,给我们解决手到病除的问题,停留在非常传统意义上的治疗。我们到大医院去,成都最好的是华西,北京是协和,医疗服务的构成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诊断、治疗。事实上,我们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过去30多年,我们只停留在你能够解决我的问题上面,我等待它,条件不好、态度不好都不要求,因为我们当时的需求是比较低层次的水平上面。现在我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过去不一样,我们不仅需要技术层面上手到病除,我们更需要医生能够带着微笑,好的态度,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帮助,也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资讯。
这就是我理解,人民群众在今天新的发展阶段,对医疗服务内容的一个需求,因为我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已经升级了,转型了,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去分析。今天的中国医疗服务供给侧,为什么不能够给我们提供除了手到病除之外的帮助?为什么?
我们要做的是分级诊疗,如何把有限的资源能够更好地下沉到社区,让我们的大夫活跃在社区,有他更灵活的时间。这是我谈的第二点,医疗服务的主要矛盾,仍然表现在人们对美好的服务的追求和现有供给侧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上面。这个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我们认真的话,如果我们严肃一点。
第三,医疗和健康的关系。人生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个是健康,一个是疾病。一年365天,你的健康部分+疾病部分等于365天。健康部分自己管,疾病部分大夫管,我们自己把健康部分管得少,大夫管疾病就多一些。我们管得多一点,大夫管我们的疾病就管得少一点。这两个是相互有关联的,如果我们不希望大夫管我们管得很多,那你自己就得多管一管健康的事。而这个需要什么,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落实健康中国规划里面的相关内容,健康中国谈的就是包括了我们生病以后的医疗服务制度如何做得越来越好。同时还谈到了,我们的个人如何通过我们的健康理念的推进,健康教育的推进,健康环境的再造,能够融入到健康管理当中,使得我们个人能够更好地,有动力、有积极性、有条件地来参与自己健康的管理,使我们的健康管理得多一些,大夫管我们的疾病就少一些。一个是全人群的管理,我们不能够把有限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压在医疗服务体系下,我们应该把相当部分的资源配置到健康服务上,使得我们没有生病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能够更好地管理没有生病的健康的时段的所有情况,让我们保持健康的时间和状态。全人群的管理,包括疾病人群和健康人群,这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好,不能够停留在概念上。
让我们从娘胎里面就有健康的管理,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我们在座的人是实现不了的,但这不等于我们的后代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为这样的管理,其实从长远来看是更有效的服务提供的制度安排,我们谈的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事实上很多的疾病我们发现在小的时候,如果做了健康管理,对后来的影响很大,医学上有所谓的一个1000天理论。打你生下来,到第3年的时候,这个1000天当中,母亲对于小孩健康方面的管理,营养和他的行为的形成,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后期一生的发展,这是我看的相关的书籍知道的所谓的1000天理论。要求我们确定应该对未来,对我们的后代做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第三,前面的工作要很好地推进,肯定不应该压在医疗卫生部门,这项工作他完成不了。环保部门的参与,教育部门的参与,体育部门的参与,农业部门的参与,好多相关部门都影响到我们的全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个我觉得既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也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做这个医药投资的时候,可以去考虑的、探讨、探索发展的领域。我虽然不做健康领域的投资,我建议未来的投资人,能够把目标放在这些新兴产业里面,有助于你们的工作的开展、业务的发展,有助于中国从医疗中国向健康中国的发展,有助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有助于中国能够更好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三个方面的矛盾联系起来,系统地思考,来开展我们的相关工作,我相信,在新的时代去解决新的矛盾,从而实现中国崛起的梦想,我认为是有条件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口号上,就怕我们会浪费这些机会,浪费这些条件,就变成了非常遗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