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 张勇胜
贫血指全身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或红血球数低于正常值,引起组织缺氧,而出现全身无力、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毛发缺少光泽等。贫血严重的人还会发生浮肿及心脏病变。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造血功能不良、红血球破坏过度以及急慢性失血等。
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全球孕妇发病率达38%,中国7个月到7岁儿童发病率约40.3%。具体发病原因一个是铁的吸收不足或吸收不良,如吃得不够科学、胃肠道做过手术;二是铁丢失增多,比如各种因素引起的失血等。轻型、中型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通过营养素治疗,一般就能治好,比如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每天吃的次数、频率稍微增加些,这里特别强调动物性蛋白,提升血色素效果非常好,比如牛羊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或其小分子肽。另外,乙酸、维生素B12也非常重要。如果通过膳食改善效果不好,再考虑铁剂的补充,比如硫酸亚铁等。总之,缺铁性贫血患者首先应进行合理营养、医疗膳食治疗,再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补充铁剂。
巨幼细胞性贫血:没有缺铁性贫血发生频率高,但也比较常见,尤其在老人、儿童、哺乳期、进行胃肠道手术的病人中更常见。发病原因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代谢异常等有关。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同时注重日常饮食的管理,即根据食物含维生素B12、叶酸的含量进行选择。含叶酸多的食物有草莓、菠菜、胡萝卜、樱桃、猪肝、羊肉、豆浆、豆腐等;含维生素B12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肉类、蛋类,豆制品经发酵也会产生一部分维生素B12。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饮食正常,不太可能缺乏维生素B12,但如果长期纯素食,就会导致缺乏。此外,还可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制剂,它们都是水溶性的,非常安全,但需注意不要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出现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
慢性病贫血:很多慢病最终都会出现贫血,发生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但患者的细胞大小往往没有什么特别异常,但由于慢性病造成一些炎症、感染等,会慢慢消耗身体,最终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下降。比如肿瘤会使血红素下降,导致造血原料的消化吸收不良;一些慢性病有时会出现慢性失血,导致造血系统、造血原料等改变,最终引起贫血。中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要警惕慢性病贫血的发生。
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综合分析,贫血问题主要在哪里;然后从饮食进行管理,切忌不要长时间素食,要及时补充优质蛋白或肽类营养、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等,必要时进行输血。
地中海贫血:这是一个遗传病,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四川地区,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发病率非常高。地中海贫血患者往往鼻梁比较塌,肤色看起来非常白。针对轻型、中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可以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比较理想状态即可。重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亦可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不能一味地补铁,还要适当减少含铁丰富的食物,搭配活性肽或其他营养素,让患者血红素稍微低一点,别的方面达到比较好的状态。一些患者要通过输血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否则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根据中国医师协会中老年慢病营养健康科普活动讲座整理)